國內約40萬C肝感染者需要治療,其中第1型較第2型難治。基因型第3型雖然感染人數少,卻是C肝最難治的病毒型別,目前健保所給付的新藥皆無法使用。然而最新臨床試驗顯示,使用C肝泛基因型全口服新藥經完整療程,治癒率高達95%至99%。
經8週或12週全口服新藥治療 治癒率超過95%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參與全球C型肝炎泛基因型全口服新藥臨床試驗,研究成果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莊萬龍表示,這篇全球臨床試驗極具意義,台灣與全球同步參與第一個C肝泛基因型全口服新藥8周治療之臨床試驗,全球有20多國(美、加、法、紐澳、以色列、南韓等)、多中心參與。
此研究在全球共收納1208位無肝硬化的基因型第1型與基因型第3型C肝患者,以泛基因型(可涵蓋基因型1到6型)的全口服新藥,經過8週或12週的治療,治癒率高達95%至99%,研究成果令人振奮。國內約40萬C肝感染者需要治療,未來泛基因型新藥除可讓偏鄉治療更容易,加上安全性高的優點,對根除C肝計畫更有絕佳的利基。
當「牙周病」對大家不再是個陌生的名詞之後,這時不免要想到:我有牙周病嗎?如果你有以下這些症狀,就必須警覺到你可能有牙周病,應該早日求診於牙周病專科醫師,作詳細的檢查,並早日治療,以挽救寶貴的牙齒。
1.口臭:許多人都有口臭的困擾,有些是胃腸的問題,或睡眠不足等原因,當然也有可能是口腔衛生習慣不良、口腔疾病造成的。並非有口臭就表示有牙周病,但是有牙周病的人絕大部分都有口臭,這是因為細菌在口內分解、發酵,產生有異味的代謝物而導致的。許多人喜歡用漱口藥水,認為可消除口臭,甚至有些媒體廣告用噴式芳香劑、口香糖來消除口臭,這就如同不維護廁所清潔,而期望用芳香劑來除臭一樣,有沒有效大家應該很清楚。
2.牙齦紅腫:牙齦發炎的另一特徵是牙齦紅腫,健康的牙齦呈淡粉紅色,看起來很結實,如果有發炎現象,會變成深紅色,而且會腫大,嚴重的話,甚至會蓋住一部分牙齒,而且刷牙或吃東西時碰到,都會覺得疼痛。
3.流血:常會有人問:「我刷牙會流血,是不是有牙周病?」不錯,刷牙會流血,表示你的牙齦正在發炎,有可能是牙齦炎,也有可能是較重的牙周炎。有些人發炎較厲害的,不只刷牙會流血,咀嚼食物時也可能會流血,至有人一覺醒來,發現滿嘴是血,這時要儘快求醫診治,不能輕忽。
4.牙齒動搖:大都數人都是覺得牙齒搖動愈來愈厲害,才覺得事態嚴重,而來 求醫。牙齒之所以會搖動,是因為牙齒周圍支持牙齒的齒槽骨已經破壞至相當程度,就如同一個房子的地基不穩,自然會搖動。此外,牙周組織發炎的程度愈嚴重,牙齒也搖動得愈厲害。此時不但會咀嚼無力,搖動程度厲害者,會無法正常咀嚼,甚至牙齒可能自動掉出。牙周病治療因此最好不要等到牙齒搖動才警覺到有牙周病,這時治療起來就相當麻煩了。
5.牙齒敏感:牙齒敏感是一個頗令人頭痛的問題,有些人不僅對冷熱敏感,刷牙時刷毛碰到牙齒時更是酸得令人受不了,不僅影響正常進食,也會妨礙正常口腔衛生,牙齒敏感多半是因為牙齦萎縮,牙根暴露出來造成的,牙根表面並不象牙冠是由法朗質所保護住,而是由牙本質和牙骨質組成,一但牙本質暴露出來,更會對冷熱敏感,如果上又有細菌堆積,細菌會產生酸侵蝕牙齒,敏感程度會更嚴重。
基因第1型非肝硬化患者 治癒率高達99%
莊萬龍副院長解釋,C型肝炎患者中牙周病治療方式,台灣最常見的基因型是第1型與第2型。其中第1型較第2型難治。基因型第3型雖然感染人數少,卻是C肝最難治的病毒型別,目前健保所給付的新藥皆無法使用。在此研究中,基因型第1型非肝硬化患者治療更輕鬆,只要8週完治,且治癒率高達99%。最難治的第3型未曾接受過治療的病人,不論8週與12週治療的治癒率皆高達95%。
此臨床試驗使用的新藥3月獲得衛生福利部藥物許可,不易產生抗藥性,不需併用雷巴威林,不需肝腎功能嚴格檢測,且針對無肝硬化、未曾治療過的病患,療程只要8週。相較於目前健保給付的C肝全口服新藥療程為12到24活動假牙週,且易受病毒量或抗藥性影響,造成使用限制或治療失敗。泛基因型新藥有望為國內C肝治療帶來新局。
治療牙周病方法會因牙周病的程度而差異,第一步通常是有效的刷牙及使用牙線來去除牙齦下方的牙菌斑及超音波洗牙來清洗牙結石,牙根的表面則用刮匙整平,以幫助牙肉貼回牙面並恢復健康。偶爾,我們也會做些咬合調整。抗生素或漱口水有時也可用來協助控制細菌的生長。當牙周病很嚴重,牙周囊袋大於4到6毫米時,無論是醫師或病人,都很難將牙肉下的細菌及牙結石清乾淨,此時就可能需要藉由手術來減少囊袋深度,進一步回復牙周健康。在治療牙周病手術中,牙醫師翻開牙肉清掉造成發炎的細菌、結石及感染的牙肉,再刮平牙根表面,以便將牙肉縫合回原位或移到新位,來幫助癒合後的清潔,偶爾在手術中也必須做骨頭的修形或重建,此時便需要一些移稙骨或再生膜來協助重建。另外,鬆動的牙齒利用夾板的暫時固定,對於術後的癒合也有幫助。